文明易县

保定市第六届道德模范事迹展播——助人为乐模范 于盈申

2017-07-21 16:57:00
yxwenming
原创
1160
大爱朴实 


易县“献血哥”于盈申

早在17年前,《狼牙山下献血哥》的动人事迹就传遍首都京城,那是在2000年9月24日由中国红十字会,北京电视台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两周年大型义演晚会上,我县东豹泉村青年农民于盈申受邀在演出舞台上接受了北京电视台主持人赵普的现场采访,当他用极为朴实的家乡话回答了主持人问话,台下所有观众都为之感动,为这位土里土气的在首都建筑工地的打工仔坚持十几年无偿献血2万多毫升的义举点赞,当时在台下前排就坐的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何鲁丽老人被他的事迹感染落泪。主持人赵普的一句现场解说词深深打动了我们:“是狼牙山下革命老区的红土地哺育了这位即平凡又伟大的年轻人。”他为自己力所能及的一点贡献能得到全社会的称赞,并为家乡增光而骄傲。

于盈申是易县流井乡东豹泉村的一位普通农民,他1970年7月13日出生,初中毕业后就投身到首都建筑工地的打工队伍中。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有很强的求知欲,工余时间工友们打扑克逛街,他总是扎在灯下阅读报刊杂志。《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他每天都要买一份看完。他从小就爱听收音机,一台袖珍收音机不离其身,“中国之音”的播音整天萦绕耳际,使他首次了解到关于无偿献血的事情。当他看到我国部分地区时常因血库采血量不足致使病人手术延迟时间的报道后感到痛心疾首,自己作为新时期青年农民,要做无偿献血的带头人,用实际行动改变献血有害身体的负面报道,也为农民兄弟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据于盈申介绍,1992年,他随建筑队到外地打工,“我没什么文化,不像大学生、科学家,做不了大贡献,但我体格好,我就想为社会献点血”。1997年5月8号上午,在北京打工的于盈申经过城乡贸易中心时,发现了一辆街头流动采血车,便主动要求献血,在检查合格后,他献出了第一个400毫升鲜血。从2000年以后,他又无偿献血2万多毫升,累计献血达4万多毫升,他一个人的献血量相当于10个成年人血量总量,为数以万计的手术患者铺就了康复之路。以后他每隔两个月献一次,二十多年从未间断,献血量也由逐步增加,后来献全血与献血小板交替变换,他始终坚定着一个信念:“只要身体允许,能多献一点就多献一点,能早献一时就早献一时”。在于盈申的家中,100个新旧各异的无偿献血证书、4个金灿灿的奖章、4份大小不一的荣誉证书摊满了一桌。

因建筑工地流动性强,他走到哪里血就献到哪里----在北京市,有十个区的血站里有他的血迹,最多的是海淀区;在河北,保定采血站献血5000毫升;在石家庄、唐山都有他的足迹。从首都北京到家乡小镇,从东北的抚顺到西南的拉萨,从北国的津京到江南的沪杭,他献血的足迹遍布全国10多个城市。

为了不影响打工,于盈申每次去献血都向工头“撒谎”称“自己有事情要办”,回来后如往常一样继续工作。时间长了,工友们渐渐知道了他无偿献血的事,“有人不理解,说我傻,说我精神有问题,但我还是坚持做,我知道献血对人身体没害处。现在支持的人越来越多了,因为我经常拿宣传材料给他们看”。最终,与于盈申同村的黄建祥、张影、刘铁军等十几位农民工也先后加入了无偿献血的行列。由于担心他的身体,家人也一度反对于盈申献血。于盈申就拿回宣传材料给家人看,经过他反复做工作,逐渐取得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在其影响下,两个大学毕业的弟弟也于2003年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

也曾有地下血头多次找到过于盈申,提出购买血液,但遭到了于盈申的拒绝,“买卖血液是犯法,咱们国家有规定,咱不能干违法的事儿”于盈申说。

1999年当他从媒体中得知我国不少白血病患者因找不到配型的骨髓而遗憾离世时,主动找到中华骨髓库报名并当场体检入档,随时准备为配型的病人捐献骨髓。同年,他还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眼库签订了捐献遗体和眼角膜的合同书,刚满三十岁的他就把整个身心向社会做出了庄重的奉献承诺。

他的义举感动了社会,收到国家级北京市相关领导部门的关注。2008年1月4日在北京大剧院,由国家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联合举办的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大会上获得了金奖,被接纳为北京红十字协会会员。2012年保定日报报道了于盈申的事迹后,中共易县县委发文号召全县干部群众学习于盈申同志奉献爱心崇尚道德的精神,当年他和保定市的“油条哥”刘洪安等几位同志一道被评为保定好人。当易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嵘递上该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颁发的“最美易县人”证书时,于盈申伸出的满是老茧的手微微有些颤抖,不停的说“谢谢!谢谢!” 当日,易县红十字会副会长杨宝泉代表易县红十字会为于盈申送来500元慰问金。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易县兰宝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兰金宝亲自把3000元慰问金和价值500元的慰问品送到于盈申的手中并表示,“愿回乡发展可以到其公司就业或给予自主创业支持”。

在家乡于盈申和其他村民一样,辛勤劳作----帮父亲种好庄稼、照料常年卧病在床的母亲、给左邻右舍帮工。他乐于把学到和掌握的养生、保健常识传播给大家,宣传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早晨坚持晨练。“不抽烟、不喝酒、不吃荤”,为献出健康血,于盈申对自己“约法三章”,并立下“疲劳状态不献血”的规矩。如今,于盈申在北京海淀区献血排名第一,献血总量相当于成人体内血量的7倍多,被赵宇称为“最美农民工”。

“无偿献血给我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我注重自己的健康了。大鱼大肉我现在不吃了,酒也不喝了,现在身体好的很。听红十字会说过,咱们国家的献血年龄是到55岁,现在可能要改到60岁,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会坚持到最后。”。该村村支部书记于会国评价于盈申“自幼就乐于帮助人,在村里人缘很好”。于会国称,每年回家,于盈申都拿些无偿献血的宣传材料在村里散发或张贴。现在,很多村民对无偿献血的观念产生了改变。今年元旦前夕,当他得知我市几家医院做手术发生“血荒”时,他自费买了6米黄布,节选了《献血法》及相关常识保健知识共1000多字,请易县书法协会的书法名家写在黄布上到保定市大街上进行宣传,发放献血材料1000多份。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他时时处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求自己,他的言行中体现着满满的“正能量”。

据了解,年轻时即外出打工的于盈申先后干过小工、瓦工、水暖工等,现在月收入4000多元。然而,已经47岁的他仍然是单身一人生活。“谈过几个对象,一说献血都和我吹了。我要求对象的唯一条件就是必须支持我献血,如果不支持我献血免谈,我宁可一个人过。”于盈申坚定的说。

于盈申就像一根蜡烛,将自己的光和热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社会,他以血做墨,谱写着当代农民工的绚丽风采。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
© 2013-2024 易县文明网    SQL查询:23
内存占用:4.50MB
PHP 执行时间:0.14